经常听到中医给出的结论:肝火太旺,湿气很重,脾胃失调……究竟什么才是体内的湿气? 中医所谓的“湿”,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由湿引起的一系列病、症,统称为“湿证”。而在这个季节出现的“湿气”主要由“两湿”相遇引起,一湿是指潮湿的天气。谁都知道夏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潮湿的季节,特别是前几天的暴雨之后,太阳一出,上蒸的湿气更为明显,过多的湿气很容易通过皮肤进入人体。而另一湿,是人体内本身的湿气,在环境影响下就更加加重。湿气重,人就容易困倦和乏力,整天都提不起精神。 湿气和脾脏密切相关 湿气最直接攻击的就是五脏之一的脾,它们是一组互相作用的关系。“如果体内湿气太重,脾脏就容易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中,湿气伤脾,如果脾虚,运化水谷的功能就会受影响,从而反过来产生痰湿,痰湿内阻后,湿气愈发排不出去了。”金涛告诉我们,如果脾的运化不好,消化吸收就不好,很容易出现厌食、胸中郁闷、脘腹胀满等症状,所以有脾虚症状的人一般骨瘦如柴,此外,脾胃失和还会引发全身方面的疾病,比如常见的头昏头重、四肢酸懒、关节屈伸不利、大便溏泻等症状,如果湿气在皮下,还会形成肥胖。 长夏最宜养脾长夏最宜养脾,长夏就是阳历的七八月份,阴历的六月份。为什么夏季最宜养脾呢?在中医理论中,脾负责将营养物质运化吸收并布散到全身,在五行中属土,喜燥恶湿。而长夏季节阴雨连绵、潮湿,人最易出现脾虚湿困。另外,长夏时期的高温使体表的血流量增加,人大量出汗,于是供应给内脏的血量自然就减少。这也是影响脾正常工作的原因。总之,脾在长夏时期相对虚弱,需要人好好保养。该怎么去除湿气达到养脾的目的呢?1、通过饮食方式来调理大枣,因为大枣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对脾虚的人来说非常合适;橘皮(即陈皮)在养脾方面也很有效,家庭主妇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新鲜的橘皮。即便不用来炒菜,用干燥的橘皮泡水喝也很好;另外,中药“茯苓”具有除湿健脾的功能,在炖菜时也可以适当加入;当然,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另外,所有带有“瓜”字的蔬菜,如冬瓜、西瓜、苦瓜等,都具有一定的利水除湿功能,可以在夏季有意识地挑选食用。2、通过疏通经络来排湿一直以来被大家认可的方式就是通过疏通经络来排除湿气,其中
瑶浴、药浴是最为理想的。许多人到夏天了不喜欢泡澡,整天空调房里呆着,也不愿意运动,过量的吃冰镇啤酒、冰镇西瓜、冰激凌等冷冻食品这对于人体内的湿气更是雪上加霜,一方面不同的累积,一方面又压制湿气的排除。长期下来人体内的湿寒就显得特别的重。中医讲究“冬病夏治”的理念,也就意味着夏天是调理体内湿气最好的时节。采用药浴、
瑶浴泡澡的方式就能很轻松的排除体内湿寒,达到养脾调理亚健康的目的。